新闻动态
作者:小编 发布时间:2024-12-02 19:29:14 浏览: 次
2014年以来,或在深秋,或是初冬,每年有一个令抗美援朝老兵激动的日子——迎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。每当这天,一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,他们或迎候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,或守候在护送烈士棺椁车队经过的道路两旁,或静静等候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。因工作关系,这段时间我集中采访过不少志愿军老兵。透过他们的眼神,我分明听到他们胸中激荡着那曲熟悉的高亢旋律:“雄赳赳,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……”
从战火纷飞的日子到和平安宁的岁月,这首由麻扶摇作词、周巍峙作曲的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》(下文简称《战歌》)已经传唱了70多年。“它表达了我们志愿军战士的共同心声。”95岁的老兵李瀛洲说,“每当唱起它,就仿佛有一团火在心中燃烧。”
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的时候,李瀛洲在辽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当队员。当时文工团所在的安东市(今丹东市)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出发进入朝鲜的重要集结地。李瀛洲和战友们经常到各部队进行演出、教歌。他们为官兵教唱的歌曲中就有《战歌》。
一天下午,文工团派李瀛洲到老百姓家去借一套茶具作演出道具。他走到附近一户人家,对一位大姐说明来意后,这位大姐领他到街上一个摆瓷器的摊位前,伟德注册对摊主说:“爹,剧团演戏要借一套茶具。”摆摊老人一听,马上高兴地选了一把细瓷茶壶和4个茶碗递给李瀛洲。李瀛洲要写借条,老人说:“送给了,你们用它喝点水润润嗓子,把那‘雄赳赳’的歌唱得更加响亮。”大姐把李瀛洲送到文工团经常演出的俱乐部,指着后面一座小山说:“敌机经常来这里轰炸,那里有一个防空洞,遇有危险,你们跑进去躲一躲。”
没过几天,李瀛洲带着9个新入伍的文工团员到俱乐部学唱《战歌》。突然,防空警报响起,他立刻带着大家向那个防空洞跑去……一群敌机狂轰滥炸后飞走了。李瀛洲走出防空洞一看:天烧红了,俱乐部倒了,他们安然无恙。他惦记着那位大姐及她父亲的安危,便向江边的那片民宅跑去。可是到了附近,惨烈的景象让他心头剧痛:那里已经变成一片废墟……
后来,李瀛洲被分配到连队当文化教员。部队出发前,原来安排他留在后方。他去找指导员含泪讲了这个故事。李瀛洲说:“我要上战场为他们报仇!”终于在1952年5月的一天,他唱着《战歌》奔向了鸭绿江对岸……
“这支歌在抗美援朝的战场陪伴着我。”曾写过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》的老文艺战士邬大为说。邬大为是1952年入朝参战的,他当时在志愿军第23军文工团演出队当队员。文工团每次上阵地下坑道演出,《战歌》是必唱的曲目。
时隔多年,他依然记着战友们牺牲的场景——一天晚上,邬大为跟随一支文艺小分队到部队演出。当他们路过一个山坡时,一群敌机从夜空飞来,领队当即命令:“卧倒!”邬大为刚趴下,耳边就响起爆炸声,“砰砰”地直撞胸口……
等敌机飞走后,他耳朵嗡嗡响,摇摇晃晃地站起来,没想到一迈步就踩到战友小刘。他赶紧跪下去摸,小刘已没了气息;他又想起趴在他身后的战友小王,回头去找,小王也壮烈牺牲……
掩埋了战友遗体,擦干了身上血迹,文艺小分队重登战地舞台。在第二天晚上演出时,邬大为除完成自己的节目外,又分别出演了两个牺牲战友原来的角色。最后,他们含泪演唱了《战歌》,观看演出的官兵也一起唱。那一刻,邬大为仿佛感到,那些牺牲的战友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,让这歌声震天动地。演出一结束,一块唱歌的官兵又立刻奔向新的战场……
“《战歌》长了中国人民志气,灭了敌人威风。”提起这首歌,今年94岁的杨振国倍感自豪。当年在朝鲜停战谈判的板门店地区,他曾带领战友们一次次高唱这首歌,唱得扬眉吐气。
1951年10月,时任志愿军工兵第22团第2营教导员的杨振国,受领一项任务:为准备停战谈判,经我军与美军军事谈判代表团商定,在板门店地区修筑一条宽10米、长5公里的砂石路,双方各承担2.5公里,完成时间为20天。我军所担负的修路任务,由杨振国带第5连官兵完成。
在施工现场,中间划出的一条石灰白线使两侧阵地分明,双方派出的施工队伍人数相当,由此在这里形成另一个“战场”的较量。我军施工官兵使用的作业工具是锹、镐和土篮子;而美军一侧则摆着运输车、推土机等机械化设备。面对耀武扬威的对手,杨振国和战友憋足一股劲:战场上的败军,在施工场上也休想打赢!
每早7时,杨振国带着整齐的队伍、迈着雄壮的步伐进入工地,伟德注册而对方的人员还在帐篷里睡大觉。我方官兵一致,班与班、排与排之间开展了劳动竞赛,干部战士甩开膀子一起干;而在另一边,完全依赖机械,士兵上工地的很少,更难见到军官的影子。午饭,我军指战员吃在工地,餐后大家把场地收拾得干干净净;分界线那边,罐头盒子、啤酒瓶子等扔得遍地都是……
杨振国回忆道,每日上、下午我施工部队各有一次休息时间,大家便围坐在一起唱歌、讲故事。一天下午小憩,大家看到我方工程进展又快又好,歌声唱得更加响亮。施工现场经常出现成群结队的西方记者。这天,我军官兵的歌声一响,有10多个记者拿着“长枪短炮”就奔到我方施工场地“喀嚓”“喀嚓”一通拍摄,有七八个美军士兵也跑过来站在外围观看。
官兵继续唱《我是一个兵》《没有就没有新中国》。最后,担任指挥的连队文化教员说:“让我们唱响《战歌》!”“保和平,卫祖国,就是保家乡……”那歌声激越壮美,如旷野浩荡的疾风。或许是被中国军人的勇猛精神和劳动成果所折服,或许是被歌唱的雄浑气势所感染,记者们欢呼起来,有些美军士兵也竖起大拇指……
我军负责修筑的路段比规定时间提前5天竣工,而分界线那边还有三分之一的任务没有完成。我军事谈判代表团的在现场检查验收后对官兵称赞说:“你们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争光了!”
时光不居,岁月如梭。当年英姿勃发的战士现已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兵,但他们常唱常新的依然是不老的《战歌》。当这些老兵心中回响着亲切的旋律,迎接当年一起“跨过鸭绿江”的“战友”归来的时候,沈阳街头的一块块屏幕上闪耀着醒目的大字:“山河无恙,英雄回家!”